學習沒有起跑線 匯知中學校長:人人可教
發布時間: 2017/02/27 12:30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57
學校好與壞,每個家長心目中有自己的定義,甚至坊間也有不同的排名;學生好與壞,對於匯知中學校長張志文來說,卻是人人都可以教。
匯知中學中四班每年都會招收50至60名校外插班生,當中有逾半插班生來自傳統名校。校長張志文說,部分學生轉校是因為難以忍受原校的學業壓力,或因英文程度追不上而轉校過來。張校長指他曾見過某些極端例子,學生因壓力大而影響身體機能、與家人關係轉差、甚至出現情緒問題,激進者更會用利器威脅家長轉校。
時下家長愛與別人比較,認為子女能夠在名校就讀就是「贏在起跑線」。起跑線重要還是終點線重要?張志文表示兩者均不重要,最重要的其實是過程。
我們看重的不是起跑線,而是過程。所謂學無前後,達者為先,我們在乎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是否有樂趣、能否吸收知識、有沒有獲得人生的體會和德行的培養。
重視學生全人發展 過程比結果重要
張校長指,有學校因採取「擇優而教」的方式來教導學生,以成績來決定學童優先選擇課外活動的權利,成績差的同學更會被老師放棄而被剝奪參加課外活動的資格,他認為這種篩選方法嚴重打擊學生的信心和自尊,
學校抱着『人人可教』的理念,希望所有階層的同學都可以接受教育,不應受家庭、經濟、學歷背景所影響。
於中四轉校到匯知中學,現時就讀中五的高朗然,本身有讀寫障礙問題,於舊校學業成績追不上。轉校之後成績不但大躍進,更因參與戲劇活動而提升自信,亦發掘出自己的美術設計的興趣,更重燃讀大學的自信心。校長認為,每位學生皆有獨特天賦,在乎校方如何裁培。
學校除了開辦一般術科外,亦設有不同才藝科目。學校規定中一至中三學生需要學習西班牙文、韓文和法文,另外必修茶藝、國畫和書法等中國文化課程。
中一至中四更需要修讀戲劇、拍攝和製片技巧課程,更設有創業技能科目,老師會參照同學呈交的計劃書選出三至四組人,每組可獲五千元基金在學校活動日或開放日「開檔」,所賺的錢會以獎學金形式向該隊伍發放,虧蝕則由校方負擔。校長認為:
創業活動可讓學生實踐理論,也可建立理財及儲蓄概念,盼他們能及早規劃將來。
【延伸閱讀】男拔校長拆解面試攻略 推薦信不會加分?
培育學生自理能力 踢走嬌寵惡習
現時有不少家長非常寶貝自己的子女,令孩子仿如在溫室長大的小花,欠缺自理能力。校長指學生年紀尚輕,很多時靠父母灌輸價值觀。有些父母「手頭鬆動」,可以聘請工人姐姐做家務,又給予子女很多零錢,其實並非好事:
這些小朋友沒有懂得感恩珍惜的觀念,不明白金錢的重要性,亦不懂得尊重同學,難以與其他同學合群。他們可能覺得自己比較優越,喜愛誇耀,跟同學之間容易出現矛盾。
為了替「港孩」重新建立自理能力,學校特意在暑假開設一個名為「這個暑假不太夏」的1個月銜接課程,學生需接受步操、攀石、騎馬的訓練,亦需要靠自己買餸煮飯、鋪床摺被,嘗試學習照顧自己。
擺脫以考試為主風氣 需要「動大手術」
現時香港教育制度以考試作主導,導致填鴨式教育歪風湧現,學校不斷把學習年齡層推前,造成「幼稚園讀小學課程,小學讀中學課程,中學讀大學課程」的現象。張校長認為如果學校要擺脫這種不良風氣,便需要「動點大手術」,
家長基於傳統想法﹑觀念,學生的出路除了學習外無其他選擇,而且10個有7個家長都prefer入8大。
要打破這些傳統想法,張校長認為政府可提高VTC或IVE等大專學院的認受性,亦可投放更多資源到學校,例如與商界合作,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到企業實習,令他們知道考入8大並非唯一出路。
匯知中學現時中一收生約130人左右,每年申請入學人數皆有300至400份申請表,競爭十分激烈。校長揚言學校分組分班教學,能夠開設更多不同科目讓學生選擇,成為學校其中一項吸引之處。
校長指學校面試聚焦日常生活﹑家人朋友關係﹑日常基本常識,並不會考核艱深學術問題,但有可能會問及對新聞時事看法,有意報讀的家長學生可多留意這方面的資訊。
【其他熱話】聖公會將軍澳基德小學 校長:希望孩子活出真我
【其他熱話】《親親我好媽》揭病態教育 比虎媽更恐怖的公主驕媽
【其他熱話】小一學額爭崩頭 媽媽感嘆:讀「大排檔」學校都難